2016 電影短評1

undefined
嘻哈宅男真藥命 Dope (2015) 

Dir. Rick Famuyiwa, USA, Star. Shameik Moore, Zoe Kravitz

出生貧困混亂街頭的少年夢想進入哈佛,但他卻在一場派對上被毒販拿來當作躲過警方搜捕的幌子,面對背包裡價值如城的毒品,無人相助也沒辦法投靠警方,他與朋友只能想辦法銷貨來交差。

去年日舞有兩部怪怪青春喜劇,一是Me & Earl & The Dying Girl,二就是Dope,兩部都不錯,相較M&E&TDG專注於成長和癌症主題,看Dope則像是在吃口味各異的披薩拼盤,遠看都是披薩,配在一起吃就有點古怪,想像夏威夷和地中海漁夫一起吃的口感…

我想說的是,咳,這部片的元素總結起來,字面與理論上並不會悖離彼此,社會對非裔與暴力和毒品連結的成見、打破階級循環的期許,結合青春高中生成長主題等等,真正讓人感到不協調是這部片在風格上的轉換,時而是獨立清新喜劇,時而是粗俗荒謬的麻藥喜劇,時而驚悚,時而正經。

老實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分類這部片。我並不覺得這部片的不協調是件壞事,相反地我認為這種不協調是這部片特別之處,看時難以預測此片會落腳何處,只能繼續不肯定地一路體驗這部片,甚至時有自己在看一部文藝青春導向的昆汀塔倫提諾電影錯覺。

undefined
詭異訊 The Signal (2014) 
Dir. William Eubank, USA, Star. Brenton Thwaites, Laurence Fishburne, Olivia Cooke

兩名麻省理工學生在公路旅程上接收到差點讓他們被退學的駭客傳來的訊息,衝動之下,他們帶著女友偏離計畫的路徑,想找對方面對面說個明白。他們到達現場後遭到不明攻擊,最後在神祕的政府研究機構內醒來。

The Signal的故事,說穿了,當你看到最後,你意識到這是一個半小時的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影集的劇情被轉成一部電影,規模甚小,The Signal的菜譜表面上是不錯的:經歷感情漩渦的情侶,、忠心的好友、封閉陌生的環境、有柯能堡或第九禁區風格的身體異變,角色的自我疑懼等等。

製片方面,在步調的分配上我無話可說,攝影很漂亮,有些小小的科幻點子也還過得去,縱使上述這些都算不錯,我還是看得呵欠連連。

我想了幾天,仍舊想不通我對這部片不來電的原因。回想起來有其有趣之處,究竟問題在哪裡?是平淡的角色,渙散的電影主題,抑或這部片缺乏通俗電影的戲劇性?我現在還找不到一個絕對的答案,亦缺乏看第二次的動力。

你可曾有過一種經歷,台上的人太過關注於自己的演講中,忘記他有一群聽眾?跟著聽眾也懶得理會講者自我的頭頭是道。這大致上是這部片給我的感覺,將故事一小段一小段分開來看,有時清新,有時懸疑,導演著力於將一個場景表現到最好,卻忘了流動性、整體性,情緒及情節張力的平衡點。

很多獨立電影容易陷入這種死徑,通常我會甩個「自負」標籤上去就不了了之,但我不禁覺得導演威廉優班只是需要有人和他對槓來矯正這一點。總體來說我仍覺得他是一個值得關注,頗有潛力的導演,我無法否定他在個別橋段上的努力,並且這部片在視覺上確實是值得嘉獎,看起來十分搶眼。

undefined
凱文怎麼了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2011) 
Dir. Lynne Ramsay, UK, USA, Star. Tilda Swinton, John C. Reilly, Ezra Miller, Jasper Newell

從母親的角度看一段充滿敵對意識的母子關係。Eva和丈夫育有一子一女,撫養長子Kevin從小到大,她從未感到作為母親的喜悅,她與Kevin始終處在有心亦無心彼此傷害的情況之中,Kevin似乎就是不像其他孩子,令她總是手足無措。

身為一個姑姑和一個難以移情的人,我多少還是能感受到帶孩子的苦楚和失去自我的煎熬,先向全天下愛護兒女的父母親和育幼相關職業的工作者致敬。

Eva在誕下Kevin之時並未準備好成為一個母親,Kevin尚在襁褓時期的哭喊和無時無刻的照看需求成為她的惡夢,她雖未出走,但勉強地接受母親責任,她對孩子的態度相形冷漠;Kevin成長過程中所作出的惡劣行徑是出自對母親和家庭冷漠的回應,或者是Kevin天生具有反社會性格?

這部片在視覺上相當具衝擊性,大部分時候這部片保持幽冷的色調與氛圍,有意地放大Eva與Kevin情感上的疏離與僵化的關係,Eva所經受的某些橋段以赤裸裸的紅色作為配色主體,此舉頗為天才,一方面這些鮮紅的幻想片段轉移了觀眾對實事資訊的需求,一方面提升這部片的視覺耐看度。

在這部片裏,最終發生了一件慘劇(電影大概在前十分鐘以內就告知觀眾此事),此部片即是透過對這段親子關係的鋪陳,令觀眾無法肯定這樣的慘劇會發生,究竟罪咎何方。

此片饒富趣味地以倒敘手法,觀眾對Kevin的下場有個模糊的認知,交互敘述Eva與Kevin的相處狀況、Eva在慘劇發生後的生活,當兩條線在片尾交集,觀眾和Eva都受到比該悲劇發生時更大的情感衝擊。

undefined
相見不如懷念 Easier with Practice (2009) 
Dir. Kyle Patrick Alvarez, USA, Star. Brian Geraghty, Kel O'Neill

為了推銷自己的小說,Davy與弟弟一同踏上公路旅程。某一晚在旅館中,Davy接到一個自稱為Nicole的陌生女子的電話,倆人相談融洽,便開始了一段僅止於電話中的遠距離戀愛,Davy的慘霧人生因Nicole而開始轉變,自然而然他想更進一步與對方見面,但Nicole卻猶豫不決。

幾年前看了Kyle Patrick Alvarez的COG,覺得此人有戲,便回溯至他的第一部片。

Easier With Practice是一部極為低成本的獨立電影(製作方面一看就知道是業餘水準的那種低成本程度),主題攻克現代人的寂寞,透過連線尋求撫慰,自我套入美好幻想等等。一山還有一山高,針對這種題材的電影,這部片老實講只有山腰程度,山頂上是有一片,片名是HER。

作為一部描繪文明病和人對感情期許的電影,這部片的真正強度,對我來說,在片尾,當主角Davy面對真相的那一刻,他意識到自己付諸情感的始終是自己腦中的幻影,面對給予自己幻想一個聲音的對象,他說不上恨,但也無法挽留,只能任由這段感情如沙一般流落指間。惆悵苦澀,又有點甜蜜。

看了這部片以後,我反倒對Alvarez最近的史丹福監獄實驗電影更感好奇,Alvarez的強處落在正喜劇(dramedy)之上,C.O.G.頗為爆笑,Easier With Practice亦是一部冷幽默電影,監獄實驗題材似乎超出了他的舒適領域?

undefined
消失的旅客 Transsiberian (2008) 
Dir. Brad Anderson, Spain, Germany, UK, Lithuania, Star. Woody Harrelson, Emily Mortimer, Ben Kingsley, Kate Mara

傳教士夫妻Roy和Jessie在中國跑完一趟行程後,倆人搭上西伯利亞鐵車作為小小的度假。他們與遊覽世界的年輕情侶Abby和Carlos同寢,談話中四人逐漸熟稔,Carlos的熱情激起了Jessie過往的冒險野性。當Roy不小心忘了搭上火車,Carlos和Abby主動留下來陪伴Jessie,三人一起在同一間旅館中過夜等待Roy的到來。

老天我這介紹寫得真糟lol

Brad Anderson自出道起一直做得不錯--直到Transsiberian。Transsiberian是他最後一部獲得好評的電影。我只和BA的驚悚片/恐怖片打過交道(沒看過以前的浪漫喜劇如Happy Accidents和Next Stop Wonderland),在T片以前我都看BA拍一些以男性為主的電影,而T片的主角是介紹中提到的妻子一角Jessie,由Emily Mortimer飾演,看下來我其實對BA描寫女性力量的潛力感到驚訝。

片子本身,我覺得是部水準上的驚悚片,其中最出色的部分,在我眼中即是Jessie這個角色和Emily Mortimer。電影最初將Jessie描作一個帶有宗教背景的人妻,幾番談話、幾輪菸酒下來,才意識到Jessie是過往糜爛,現在從良,但又厭倦了作為賢妻的身分。Mortimer的長相十分斯文,在那樣的臉蛋下挖掘到幾分黑暗可說十分驚喜。

比起片中各種粗魯的酷刑折磨、殺人戲碼,Jessie遊走在過來人即將重犯癮頭邊緣的角色描繪更為引人入勝,平凡人面孔與衣著下懷抱的複雜心思,和糾結渴望比華麗的排場和浩大的特效更加令人費解。因為他們在角色這方面下的用心和Mortimer的演出,我覺得在充斥悲情男性刻板的驚悚片類型中,此片甚是難得,值得一看。

我現在對BA下一部驚悚片High Wire Act也升起了不知道該不該有的期待…(Tony Gilroy編劇,主角Rosamund Pike和Jon Hamm)



奧斯卡>>>>>

undefined
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 (2015) 
Dir. Tom Hooper, USA, UK, BE, DK, DE, Star. Eddie Redmayne, Alicia Vikander, Amber Heard

改編丹麥藝術家夫妻Gerda和Einar Wegener真人真事。Einar為Gerda扮作畫中的女性,此舉逐漸喚起他心中真正的自我,他嚮往成為他的女性人格Lili Elbe,在幾番掙扎後,他最終踏上變性手術一途。

你問一個影評,好的跨性電影該看哪些,可能會得到答案諸如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The Crying Game、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Boys Don't Cry、Tomboy、Breakfast on Pluto等等,最近的還有Tangerine、Boy Meets Girl。上述這些電影若非已經成為昔日舊事,就是只有特定觀眾群會知道。

當我知道像Tom Hooper這樣一個專攻奧斯卡的人要拍一部有關第一個經歷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人的電影,我不禁有點,先小小在自己嘴裡嘔吐了一點點,但同時又覺得這部片要是能達到教育大眾的目標就好了…(先說,跨性別族群似乎普片喜歡這部片,但我就不是光看題材的人)然後,果不其然,這部片的出發點可能是好意,但在我眼中就是一個走歪和試圖博取同情的misery porn。

我不是說一個人鼓起勇氣尋求自我途中的苦痛是不值得同情的,而是Tom Hooper放大苦痛的方式極為八點檔,矯情指數遠超過我能接受的範圍…啊啊啊,但如果至少能讓有看的人知道性別和性向根本是兩回事就好了。

undefined
不存在的房間 Room (2015) 
Dir. Lenny Abrahamson, IE, CA, Star. Brie Larson, Jacob Tremblay

Jack與他的母親生活在一個狹小的房間中,他們重視房間內的一切,因為這個房間就是他們唯一的天地,而Jack的母親確保她的兒子能活得多采多姿。隨著Jack年紀漸長,他的母親決定是時候冒險讓他看到真正的廣大世界。

在作今年的奧斯卡預測時其實我是很想挑這部片的,但我的理智告訴我這部片沒有贏的機會(嘆)也真的沒有贏(嘆)至少Brie Larson有拿下女主角…Yay?

此片前半可說是驚悚片,後半則是主角們如何跨過前半片所經歷的恐懼與心理壓力,從故事架構上來看已經頗為清新,讓整部片從孩子一角Jack的視角出發更是神來一筆,主角們的經歷是一段痛苦的歷程,人們會因為更輕微的事即失去自我;而從孩童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多了一份童真可愛,也不失天真背後那實際存在的真實黑暗面。

undefined
驚爆焦點 Spotlight (2015) 
Dir. Tom McCarthy, USA, CA, Star. Mark Ruffalo, Michael Keaton, Rachel McAdams, Liv Schreiber

波士頓環球報焦點部門記者們,在數年間深入調查,並最終揭發天主教神父性侵兒童與青少年醜聞過程的故事。

如果真的要挑剔點什麼,這部片就是The Revenant的反相,完全是札實故事內容拼排與最簡的角色鍛造,但在視覺上卻平凡無奇到了極點,只能說有達到該達到的效果,但此外就是一部典型的大頭電影。

我多少能理解這部片不走戲劇化風格的理由,這是一部在講真相與事實的電影,如果過度美化或過度誇張/風格化反倒會讓一部講數據講證據的電影失真,並偏離故事焦點。我覺得The Big Short優點在這一點,硬傷也在這一點。正是這部片看起來平凡無奇,所以我想也會有很多人覺得這部片不值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吧…哈哈(乾笑)

就這樣,沒了,我的感覺。如果我是出身基督教、天主教或是身處教區,這部片可能會對我更具震撼力,偏偏我以上皆非(又有點憤世妒俗,覺得剝削弱者是到處都會發生的事情),讓我喜歡這部片的理由還是這部片納含探索真相、事實與證據,還有一股逆流而上、以卵擊石的精神。

undefined
神鬼獵人 The Revenant (2015) 
Dir. Alejandro G. Inarritu, USA, HK, TW, CA, Star. Leo DiCaprio, Tom Hardy

十九世紀,墾荒時期,一名探險隊的嚮導在野外受到重傷後,遭其中一名隊友狠心拋棄在雪中等死。在他好運倖存冬日的嚴酷氣候之後,他的復仇之路也隨即展開。

我不知道是因為Lubeski再度用長鏡和調度搶走Roger Deakins奪金的機會,或是這部片的故事空洞到我想打瞌睡,我…我好像有點討厭這部片lol

攝影是真的很厲害,在我眼中卻是喧賓奪主又過度吵鬧,特別是對於一部進入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好像這部片能進入奧斯卡唯一的標竿就是它的技法鬼斧神工(和超大量宣傳,還有劇組艱辛的幕後故事),而非其劇本和故事。要是少了攝影,這部片還剩下什麼?所以我也認為今年AGI根本不應該得獎,應該要給喬治米勒。這對我表明的是,如果你夠賣弄夠矯情有點藝術片派頭(又有金主支持在獎季競爭),進入奧斯卡提名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就算內容本身其實只是B級復仇片套路--這實在不是一件非常激勵人心的事。

不過反過來想,我通常都會對一部做工精緻、莫名認真的B級片抱持尊敬態度,只能說我被獎季氣氛嚴重影響觀片情緒。


無境之獸 Beasts of No Nation (2015) 
Dir. Cary Joji Fukunaga, USA, Star. Idris Elba, Abraham Attah

年輕的男孩Agu在他長大的村莊遭遇鉅變之後,被迫急忙逃命,他被一隊由娃娃兵組成的游擊隊所捕獲,年長的首領讓他加入他們一員,殘酷的生活體驗讓Agu永遠失去了童真。

這部片是一部好片,可是1. 我不知道能不能推薦給其他人 2. 我這輩子可能不會想要再重看一次。 這部片堪稱是CJF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仿作,用非洲娃娃兵作為故事骨幹,事實為人性的難堪和戰爭的無情,過程非常醜惡也相當難以吞嚥,以孩童作為主角更是殘酷。配上璀璨的配色以及如夢一般的淺景拍攝。總之,想看的人,Netflix一打開就有了,很方便,不想被搞得太沉重的人…我甚至不會說這是那種死前必看的電影,錯過也不須感到太惋惜。


凜冬烈火 Winter on Fire: Ukrain's Fight for Freedom (2015) 
Dir. Evgeny Afineevsky, UK, Ukraine, USA

紀錄2013年烏克蘭一場大型抗議活動(Euromaidan;人民訴求政府與歐盟簽署外交與貿易協議,但當屆總理Yanukovych為親俄而中止與歐盟方的合約,此舉遭烏克蘭人民大力反彈),群眾從和平示威開始,進展到政府與人民爆發嚴重流血衝突。如果你是平民階層又對社運或政治有任何一點興趣,這部紀錄片會讓你滿腔熱血並對人性重新升起希望。


誰懂妮娜席蒙的心? What Happened Miss Simone (2015) 
Dir. Liz Garbus, USA

Nina Simone紀錄片。對美國六零年代人權運動有興趣的人可以一看,但主體還是Simone的音樂與她人生中風風雨雨的關聯,此片和實際得獎的Amy就像雙胞胎電影,同時彰顯創作的私人性,以及名氣對人格的折損(只是Amy的剪接更厲害一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中之龍:過度肉麻又劇透的(正傳)人物關係腦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