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電影短評(四)
我這篇搞半個月實在太久,是寫得有點少但我必須把它貼出來不然我大概無法繼續下去Orz
主要內容物:《末日列車》(Snowpiercer)、《忍者》(Stoic)、《愛情藥不藥》(Love and Other Drugs)
《末日列車》(Snowpiercer) Dir. 奉俊昊,2013
IMDB: 7.1 RottenTomatoes: 83% (2014.04.18)
《車》的故事講述一群末日中生活在火車上的居民,尾端的車廂居住著最貧窮的一群人們,這群人多年來被打壓欺侮,忍無可忍之下,他們之中的幾個人密謀奪走火車的控制權。
此片企劃一出我就非常感興趣,也看了不少設定美術,但之後就在那擺著擺著上個月才想到要看,誠實說來,此片的外殼看來儘管有趣,每每看到有新的電影試圖融合東西/亞歐文化、思想,講全球化製作時,我總是不由得在我心裡那個小人的頭上捏把冷汗,說是藝術無國界,但國家政治、教育體系不同,思想方式也千百種;這部片影射社會階層和高壓極權統治(其實電影都明講了,所以也算不上什麼影射...)無疑地是敏感的主題,這就挑戰了原著的政治立場(改編自法國的漫畫)、改編者的政治立場,以及觀者的政治立場,我自己作為觀眾,我就不禁質疑這部片傳達訊息之公正性。
我不確定原著怎樣,至少改編者選擇讓觀眾站在低下階層的領袖一端,下層的落水狗暴力起義,挑戰手握權力和資源的高層,目睹高層居民不可思議的荒淫生活,當革命領袖走到最後發現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被掌握於「命運」之中,破壞這個循環是否就等於人類的新生?新生之後是否真的就是個理想世界?對我來說火車加上末日這個設定頗為新奇,但革命故事中真正的內容只適合高中生以下的年輕人觀看,對阿姨我來說則像是迪士尼王子與公主,Happily ever after,我無法忽視片中呈現政治體系的現實醜陋面、角色的單面向與刻板印象,換句話說,我看整部片都在內心吐槽。我也不是故意鑽牛角尖,但這部電影由一位韓國導演以正經、可稱矯情的方式拍攝,我很難把《車》單純當作娛樂爽片。
不過,這部片的敗筆大概也就只是一個無法說服我的腳本,朝向正面看,此片演員和拍攝方面都嚇嚇叫,蒂爾達史雲頓(Tilda Swinton)和艾莉森皮爾(Alison Pill)對我來說是最顯眼的兩位演員,用相對誇張的演技替角色增色,宋康昊、奧塔維亞史賓瑟(Octavia Spencer)與傑米貝爾(Jamie Bell)一概地出色,主角克里斯艾凡斯(Chris Evans)飾演的角色稍嫌平面,艾凡斯能做的也不多,只能說過得去。導演奉俊昊最大幅度地利用了狹窄的車廂場景,不同的場景設計與動作場面也讓這個有點俗套的故事更有看頭,若只論拍攝和視覺決策甚至可說水準高超。總體而言,若是揮去這部片沒辦法徹底掌握一個政治故事的事實,使片具有相當可看性,就算只看視覺和演員也頗為美輪美奐。
評分:B
《忍者》(Stoic) Dir. Uwe Boll,2009
一間四人牢房,一具上吊的屍體與另外三個犯人的證詞。
IMDB: 4.6 RottenTomatoes: N/A (2014.04.18)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翻成「忍者」,或許只是英文標題原意的延伸,這部片和日本忍者一點關係都沒有。《忍》是一代爛片名導烏維波爾(Uwe Boll)的作品,我沒有刻意去看爛片的嗜好,所以我一度以為我這輩子都不會和波爾扯上關係。直到數周前我在自己常看的B級片YouTube頻道(血腥重口,小心點擊)上聽到這部片,不小心就被勾起了好奇心
此片全景只有一間牢房和一間審訊室,從製作層面來說,是用一個空間就可以完成所有故事的電影;全片大部分使用手持攝影(妙處:這部片用了35mm膠捲拍攝)特寫跟拍式的晃鏡,缺乏場面調度和沒怎麼處理過的音效,讓電影整體質感看起來相對低劣(不過這是波爾的東西,所以可以事先想見這部片的低成本和粗製濫造)。
故事內容在剛開始還算得上有趣,以一具屍體背後的故事講述一段監獄內的霸凌與虐待、參與其中的人對權力和團體歸屬的心理與恐懼,當然還有罪犯對法治機關的應對方式──這些都很有意思,也不是沒有根據的主題,問題是,這部片太早攤牌,剩下的只有逐漸升級的暴力以及每況越下的人心。更糟糕的是,我是《監獄風雲》(Oz, 1997) 愛好者,《忍》所呈現的暴力情節和罪犯的狡猾在我眼中是小菜幾碟,不是說我已無法對邪惡疵牙咧嘴,只是我能分辨電影與現實,我需要製片人相當的製片技術來把我拉入情境中,而烏維波爾,就,沒有那種能力,當然這是我個人問題,說不定你可以融入其中?當然你必須首先具備忍受爛片品質的能力。
評分:C
《愛情藥不藥》(Love and Other Drugs) Dir. Edward Zwick,2010
IMDB: 6.6 RottenTomatoes: 49% (2014.04.18)
藥品推銷員傑米認識了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攝影師瑪姬,患病的瑪姬拒絕與傑米發展出肉體關係以外的感情,兩人在逐漸認識彼此中發現與對方相處的困難。
我喜歡演員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和安海瑟薇(Ann Hathaway),拖到如今是因為它的故事大要看起來實在像台式言情小說,,我順便也忽視了導演是愛德華茲維科(Edward Zwick)這件事,天大的錯誤。茲維科的履歷還不差,早一些有《光榮戰役》(Glory, 1989)、《真愛一世情》(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等,最近幾年有《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 2003)、《血鑽石》(Blood Diamond, 2006)、《聖戰家園》(Defiance, 2008);不過,從這些爺們電影到《藥》...看似有個巨大的落差。
我以為《藥》會是普通的好萊塢愛情喜劇、茲維科給大片廠雇用來當小弟的產品,看完後我覺得它確實是好萊塢愛情喜劇,至少在結尾它徹底落入愛情喜劇俗套中;此片題材涉及慢性病而稍顯嚴肅,但我真正欣賞這部片的原因還是在其角色和飾演他們的演員,相當仔細地探索兩個主角的性格缺陷、他們面對彼此缺陷的態度,在葛倫霍和海瑟薇的飾演之下再怎麼狗血誇張的橋段仍留有幾分樸實。
《藥》說回頭來,並不是什麼新奇有意思的愛情喜劇,不過我對這部片的期待本就不高,此片呈現的成熟角色是個驚喜。
評分:B-
留言
張貼留言